西安市“十三五”会展业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2016-2020),是西安加快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高标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着力打造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关键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战时期,也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时期。《西安会展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点阐明“十三五”时期西安市会展业的发展思路、发展布局和发展重点,是会展行业相关管理部门履行职责和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把西安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行动纲领。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现状

1、大会展格局基本形成。“十二五”期间,西安会展业基本形成了包括展览、会议、节庆、赛事、奖励旅游在内的“大会展”格局。会展业的专业化、市场化、品牌化、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西安会展业连续荣获“中国十佳品牌会展城市”、“中国十佳会展城市”以及“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等桂冠,西安已成为国内最具潜力的会展目的地城市之一。

2、会展管理服务机制基本健全。成立了西安市会展业发展办公室,强化了行业协会职能,成立了市会展业服务中心,建立了重要展会协调服务机制。已基本形成会展决策机构、行业主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及配套服务机构四位一体的协调服务体系。

3、会展政策扶持体系基本完善。西安市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会展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西安市会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及《西安市会展业促进条例》等政策法规。形成了涵盖宏观指导、奖励扶持、协调服务等方面内容的会展政策扶持体系。

4、会展市场主体发展势头强劲。截止2014年,西安市注册、经营范围包含会展服务业务的企业共2123家,常年开展会展业务的企业100多家,其中专业展览公司64家。与会展活动配套的住宿、广告、旅游、物流等产业链环节不断完善,基本形成了行业配套、协作紧密、运行高效的产业配套服务体系。

5、会展业综合经济效益凸显。2014年,西安市举办会展活动175个,展览面积240万平方米,参展商28万人次,专业观众29.8万人次,普通观众633.5万人次,展会成交额1207.5亿元,创造社会综合经济效益101.5亿元。会展业综合效益日益突出,对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在带动西安市相关产业发展和促进产业集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提升了西安城市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二)发展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西安地处我国陆地版图中心和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是全国“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具备成为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区位优势。

2、产业基础雄厚。西安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先后成为国家创新改革试验区、国家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城市、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国家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具备了完整的产业体系,聚集了丰富的产业经济要素。与会展业关系密切的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旅游业、文化创意产业及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会展业市场需求旺盛,为会展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基础。

3、文化旅游资源丰富。西安文化旅游资源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拥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基础和氛围,是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丰富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外,西安气候温和、空气湿润、自然生态优美,旅游接待设施完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及充足的接待能力,对参展参会客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具有举办各类大型国际性会议、展览的独特优势。

4、科教优势突出。西安综合科技实力居全国第三,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各类科研技术机构3000多个,各类独立科研机构661个,在校大学生近百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77余万人,每年硕士、博士毕业生1万人以上,有60名两院院士,拥有许多国家乃至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口比例及18岁以上成人接受教育比例均居全国第一。西北大学等四所高校开设有会展经济与管理、会展艺术与技术、旅游管理等与会展业相关的本科以及研究生专业。为西安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质充足的技术和人力资源。

5、配套服务完善。西安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国际性会展综合服务承载力。世界园艺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国际性大型展会的举办,使西安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得到迅速提升,为西安建设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作为联接东西部的重要交通枢纽,西安交通便捷,通信发达,已形成了以航空、铁路、公路、地铁为主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拥有光纤、数字微波、卫星等现代化电信通信网络;物流、媒体、电力、通讯、能源等公共基础设施完善;酒店、餐饮、住宿、购物等设施齐备。

(三)发展机遇

1、“一带一路”战略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对密切我国同中亚国家关系,深化区域交流合作,统筹国内国际发展,拓展西部大开发空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城市,西安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城市载体,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必将为西安会展业发展提供国际化平台及广泛的国际合作机会,也为西安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建设指明了路径和方向,是“十三五”期间西安市会展业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

2、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发展将全面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将保持相对稳定,经济结构将深度调整。未来五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注重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这为西安市会展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市场空间。

3、国际会展业格局重心转移。当前,国际会展业发展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化,国际会展业的重心正在由欧洲、北美等传统会展业发达地区向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转移。随着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会展市场潜力巨大。近几年来,中国的展馆面积、展览面积、参展人数、综合效益的增长率在国际上名列前茅。国际会议协会预测,中国可能成为21世纪国际会展旅游的首要目的地。

4、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步伐加快。国务院《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定位和历史使命。随着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深入,西安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战略地位、城市影响力及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作为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西安将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以及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空间,为会展产业格局的调整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

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抓“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展览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精神要求,依托西安的主导产业和独特优势,挖掘丝绸之路经济带及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会展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承载力,将西安打造成“一带一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

(二)发展目标

1、发展环境日益优化。完善法规政策,理顺管理体制,消除影响市场公平竞争和行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平等参与、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扩大城市宣传,完善配套服务,进一步优化会展业发展环境。

2、市场化水平显著提升。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规范和减少政府办展,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举办展会,市场化、专业化展会数量显著增长。到2020年,西安会展业的市场化水平达到90%以上。

3、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遵循国际通行的展览业市场规则,发挥西安产业基础好、市场需求大等比较优势,逐步提升国际招商招展的规模和水平。加快“走出去”步伐,大幅提升境外组展办展能力。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展会。到2020年,吸引10个国际展览组织在西安设立分支机构。

4、品牌化展会显著增长。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为重点,形成一批有规模、有影响的世界级知名展会,强化会展产业品牌、增强会展产业竞争力和影响力。到2020年,规模以上会展活动达到320个以上(展览面积达到330万平方米)。  

5、会展承载力大幅增强。到2020年,西安会展场馆室内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配套设施齐备,场馆承载力大幅增强,会展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具备举办大型国际性、全国性会展活动的场馆设施。

(三)基本原则

1、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全面深化会展行业管理体制改革,积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新常态,明确展览业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功能定位,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简政放权,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强化政策引导,以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2、科学统筹,互利共赢。统筹展馆展会布局和区域展览业发展,科学界定展览场馆和展览会的公益性和竞争性。完善展馆管理运营机制。

3、市场导向,接轨国际。研究展览业发展规律,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建立公开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实现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布局

(一)空间布局

根据《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机遇,以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建设和促进西部大开发为导向,建设区域性国际化会展中心为目标,结合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发展定位,在进一步优化配置会展资源的基础上,以建设“丝路国际会展中心”为突破口,构建“一个中心、两个产业园区、四个特色功能区”的会展产业空间结构,形成“分布合理、配套完善、优势互补、集群发展”的会展产业新格局。

1、一个中心

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以欧亚经济论坛为依托,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在浐灞生态区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核心区规划建设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形成集展览、会议、交流、交易为一体的国际一流会展平台,满足高标准的国际大型会展活动需求,完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西安国际性会展承载力。

2、两个产业园区

曲江国际会展产业园区:以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和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为核心,结合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和城市休闲旅游区的建设,形成以展览产业为主、国际性会议为辅,结合文化展演与城市旅游,形成相互依托,综合服务设施齐全的会展综合服务功能区。

高新技术产业会展区:以绿地笔克国际会展中心为核心,整合高新技术产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园区等优势科技资源,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国际会议展览区。发展专业化会展品牌,承办中小型专业会展和精品展会,大力发展高科技会展和国际学术交流、商务会议,建成商务会展功能集聚区。

3、四个特色功能区

临潼高端会议及奖励旅游特色会展区:依托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以临潼国际会议中心、骊山国际温泉酒店城为核心,充分发挥世界级旅游资源优势,以发展高端会奖旅游为主导,培育国际高层论坛及商务会议,打造西安会奖旅游会展功能聚集区。

大唐西市文化展览展示区:以大唐西市博物馆、丝绸之路商旅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城为核心,打造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大唐西市春节文化庙会、大唐西市文化艺术博览会等西安历史文化会展品牌,形成文化节庆、文化会展功能聚集区。

阎良航空产业会展功能聚集区:依托阎良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提升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应用展览会等航空产业特色展会的国际化、品牌化水平,打造西安航空产业、先进机械制造业的专业化会展功能聚集区。

沣渭新兴产业及体育综合会展区:以渭北工业区为基础,形成大型机械、装备制造业展示展销区。依托西咸新区建设,培育大型体育赛事、演艺活动,实现体育和会展功能互补,打造西安体育赛事会展功能聚集区。

(二)产业布局

按照“围绕重点,品牌优先,分类推进,突出特色”的原则,积极推动“品牌会展、产业会展、智慧会展、城市会展、法治会展”建设,优化西安会展业产业布局,全面推进西安会展业发展。

1、高端国际会议产业。结合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目标,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专业领域的高端会议,打造高端国际会议基地。以文化、旅游、环保、科技、能源、软件以及医药等为重点领域,积极推进会议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通过体验性和参与性强、特色突出的会议旅游产品,吸引国际会议和论坛落户西安,使西安成为全国举办高端会议的重要区域。

2、规模化的自主品牌会展产业。提升欧亚经济论坛、中国东西部贸易洽谈会、中国通用航空大会、丝绸之路旅游博览会、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西部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西安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自主品牌展会的影响力。进一步挖掘、培育、整合国内外资源,提升会展规模和质量,使其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化影响力的会展品牌。

3、与西安支柱产业相结合的会展产业。依托五区一港两基地和五大主导产业,通过政策引导、信息共享、多点培育,努力挖掘、提升会展规模和水平,形成一产业一品牌、一园区一平台的会展产业发展格局。使西安会展业与支柱产业互为支撑,协同发展。

4、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会展产业。充分挖掘西安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历史文化类特色展会、文物古迹类特色展会、宗教文化展会、民俗风情类特色展会;依托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大力发展户外运动类特色展会;依托我市科技教育事业发达的优势,举办文教科研类特色展会;依托西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技术人才众多的优势,举办大型人才交流类特色展会。

四、发展重点

(一)以市场化为动力,加快发展品牌会展。坚持市场配置会展资源的改革导向,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造条件鼓励各类会展主体招展引会,支持知名会展企业参与西安会展业市场运作。引进国内外品牌会展活动,鼓励国内外知名展览公司来西安设立分公司或办事机构,移植成熟的品牌理念和运作经验,引导西安会展业提升市场运作水平。着力培养专业品牌展会,培育壮大自主会展品牌,全面提高会展项目的品牌竞争力。

(二)以专业化为标准,加快发展产业会展。加强产业会展资源的协调整合力度,调动各大产业部门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战略,开发会展项目。重点围绕主导产业,搭建产学研对接、贸易合作和招商引资平台,推动会展业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结合产业发展布局整合会展资源,按照“一产业一展会、一园区一平台”的原则,对题材重复的同质类展会合并做大,实现大型展会的规模效应,更好服务主导产业和区域板块发展。大力发展学术会议和企业年会,重点培育与我市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性产业相关的会议品牌,促进会议与展览业融合发展。

(三)以信息化为抓手,加快发展智慧会展。在全行业积极推广大数据、移动互联以及多媒体视听等信息化技术,促进会展活动与网络平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突破传统展会时空局限,实现办展模式转型升级。建设会展业大数据中心,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可视化先进技术,对西安会展行业整体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和运用,提升会展政务服务效率。完善会展场馆无线网络设施,开发会展业移动互联网应用平台(APP)和移动应用平台,促进O2O会展业态发展。

(四)以规范化为重点,加快发展法治会展。按照建设“法治西安”的总体要求,结合行业特点和市场需求,进一步规范会展市场秩序,提升会展行业依法行政水平。贯彻落实《西安会展业促进条例》,简化管理程序,创新管理模式,完善市场运行机制,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加快会展业市场化、专业化进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办展主体通过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手段保护展会知识产权;研究建立全行业诚信体系,探索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和违法违规单位信息披露制度,切实提高行业自律水平。研究出台支持会展小微企业的政策措施,建立合理、科学、有序、高效的会展业政策支持体系。

(五)以国际化为目标,加快发展城市会展。以欧亚经济论坛为核心平台,策划举办一批面向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会展活动,扩大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及欧亚区域合作中的影响力和地位。扩大与国内外办展机构的交流合作,广泛争取各类国际会议的承办权,增强西安区域性国际会展中心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继续实施会展业走出去战略,发挥会展活动营销城市的独特功能,通过营造大事件效应,吸引世界眼球,树立西安国际化城市形象,助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五、重点项目

(一)重点场馆建设项目

1、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建设。积极推进位于浐灞生态区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核心区的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建设,形成集生态化、国际化、智能化为一体的会议中心、展览中心、旅游商贸中心、星级酒店等会展综合体,打造丝绸之路沿线文化、商贸、科技等展览、交流、交易为主题的大型会展平台。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展览区包含室内展厅约30万平方米、室外展场约10万平方米;会议区包含会议中心约7万平方米及展览、会议、酒店、配套商业、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景观环境等。

2、曲江综合国际会展园区建设。加快曲江国际会展中心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形成多功能的综合性国际会议园区。完善现有会展设施、周边配套商业、公众服务设施及景观环境,强化现有会展场馆的平台作用,提升曲江综合国际会展园区的服务能力。鼓励曲江新区的星级酒店和其它会议举办场所对现有会议设施进行更新和改造,增设国际会议设施,提高承接高水平国际会议的能力。适应现代会展业“会议”与“展览”互动发展的趋势,规划建设可以同时举办会议和小型展览的会展酒店。

3、临潼高端会议及奖励旅游特色会展区建设。依据《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总体规划(2010-2020)》及《西安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以“西安临潼新区国际会展中心”建设为核心,加快临潼高端会议及会奖旅游特色会展区建设,将其打造成为集高档国际会议、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康体养生、温泉疗养、商贸会展为一体的“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和“国际一流国际会议和会展旅游目的地”。

(二)重点会展项目

按照“自主办展、联合办展、引进外展”三大模式,积极培养西安特色的展会项目。

1、重点提升项目:欧亚经济论坛、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西安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

2、重点拓展项目:西部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中国西安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中国西安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中国民营企业科技产品博览会,西安浐灞国际马拉松赛等各类运动型赛事,西安年货会、西安轻工产品交易会、西安婚博会等消费类展会项目。

3、重点培育项目: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摄影节、丝绸之路旅游文化节、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中国西安丝绸之路世界音乐节、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暨西安文化遗产博览会、中国西部(西安)电子商务博览会、西安世博园婚博会、西安世园音乐节。

4、重点挖掘项目:西安楼观中国老子文化节、法门寺佛文化艺术节、上巳汉服文化节、西安传统春节庙会、中国(西安)民俗旅游博览会等。

5、重点引进项目: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全国糖酒会、中国现代家庭用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国际自动识别技术展览会、全国汽车配件交易会、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全国肥料信息交流暨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中国物流节、亚洲国际客车制造业博览会等知名国内外巡回展。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体系保障

由市发展会展业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我市会展发展政策制定,战略规划审定,下达阶段性工作任务,研究解决会展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每年召开两次全市会展工作推进会,解决制约会展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建立健全会展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全市会展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二)法规政策体系保障

贯彻落实《西安市会展业促进条例》,推进西安会展业的法制化进程。建立由相关会展业管理部门组成的会展行业管理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制定并完善西安会展企业行为公约,督促会展企业规范经营行为。加强展会场馆经营行为的规范。加强对场馆及设施的维护,保证大型活动场所、设施及布、撤展施工符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安全技术规范。建立会展企业的诚信档案及违规信息披露制度,树立守合同、重信誉的良好市场环境。

(三)资金支持保障

根据经济发展比例逐步将西安会展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增加到3000万元。扶持资金主要用于大力招徕引进全国性大型展会和外地知名展会,加大宣传推介、会展软环境优化提升、及会展业基础性工作;对我市展览、会议等会展项目的奖励扶持等。对新建立的会展企业,按属地申请注册,享受当地扶持工商企业、文化企业发展的有关税费优惠政策。对于大型展会,根据展会规模、所属行业等具体情况,按照“一展一策”原则,在资金、宣传等方面给予必要扶持。

(四)人才体系保障

设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金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开展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及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地区间在场馆合作、会展信息、人才培训方面的合作与交流。设立会展专业人才建设基金,重点培养在会展经济活动中起骨干作用的管理、策划、设计、师资与专家四类专业人才。积极扶持高等院校开展会展类专业建设。建立健全会展职业人才培训机制。鼓励引导会展业职业人才参加国内国外继续教育,培养涵盖会展策划、运作、管理、服务的外向型复合人才。